中国民主同盟海南省委员会
不得刊登涉密信息
首页 琼盟概况 民盟要闻 时政要闻 参政议政 组织建设 思想建设 社会服务 机关建设 盟员园地 普法教育
您现在的微位置:  首页 >> 盟员园地 >> 盟史资料
盟员园地 统一战线 他山之石 盟史资料 盟员风采 光荣榜
历尽人间无量劫 依然默默自耕耘
审核人: | 撰稿人:海南民盟 | 来源: | 2010/1/15 | 阅读:14521 | 字体大小:

    1899年8月,有一位世纪老人出生在云南边陲文山县城“三步两座桥”这个地方,他就是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主席和名誉主席的楚图南先生。

    楚图南,字高寒,其父在戊戍变法后同情康有为等人,曾追随蔡锷在滇南某县任职。后又信服孙中山的学说与友人在昆明创办《云南旬报》,长年在外。由于家境贫寒,楚图南从小不得不投靠亲戚,给别人帮佣。小时候也曾在私孰陪读,后又进文山新办小学就读。14岁时,因收养他的亲戚无力再照顾他,他只好到昆明找父亲。从未出过远门的楚图南怀里揣着仅有的两个银毫,跟着马帮到蒙自,又沿着滇越铁路千辛万苦辗转到了昆明。他先是在一家店铺中当学徒,翌年发奋考入昆明私立联合中学。为了争取考得前三名能免下学期学费,他除了在店铺打零工赚取一些生活费外,更加勤奋学习,年年大考争得第一,得以免学费直至中学毕业。1919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昆明举行预考,楚图南因师范学校不仅免学费,还可向省教育厅申请官费,遂报名应考,并被录取。当他接通知到北京复试,正愁路费时,幸得云南一位耆旧慷慨解囊捐赠了60块大洋及路途中好心人的借助,楚图南经几番周折才得于达京,通过复试,被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录取为史地系的新生,开始了新的求学之旅。

    童年、少年时代的艰难困苦对楚图南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一种锻炼,同时也造就了他勤奋进取的精神以及“每逢大事有静气”的应变能力。

    楚图南进入北京高师之时正是“五四”运动后期,各种政治、学术观点的争论很激烈,他也受所感染开始了新的学习和探索。他开始读到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的文章,读到《新青年》、《语丝》一类的杂志,并逐渐接近李大钊且在他的指导下办过铅印小报《劳动文化》。1923年秋,北师毕业后,他返回云南,先在昆明的中学任教,后又到北京并受李大钊嘱派到东北的一些中学里组织“读书会”,帮助一批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

    他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教师身份做掩护从事革命工作。1930年,东北发生特大学潮,由于在被捕的学生的信件、日记中记述了他的行踪和言论,楚图南在哈尔滨以“共党要犯”的罪名被捕,械押到吉林。在军法会审面前,他机智地保守了秘密,使敌人没有任何证据,加上同志、朋友的多方援救,才免予处死,仅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的主义”为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十一个月。直到伪满傅仪登基,遇赦出狱。在四年多的监狱生活里,他坚持学习和探索,并辅导同案的青年学生学习英文和历史。他系统地研究了日本著名学者河上肇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从而补上了原来所知不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知识,并且翻译了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语录体式的名著《查拉斯图如是说》以及自传体的《看哪,这人》。

    将近5年的铁窗生活,他完成了不少翻译著述,而更可贵的是在逆境中,他保持了对未来的乐观、积极的态度,保持了自己的信念和进取精神,锻炼了意志。

    出狱后,楚图南离开了东北,先后到河南开封的北仓女中和上海暨南大学任教,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地理学发达史》的翻译和俄国名诗人涅克拉索夫的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

    1937年,日寇占领了上海,楚图南携妻小再回云南,在云南大学任文史系主任。同时在昆明教育界、文化界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因此和闻一多等志士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为一致抗日,他利用各种关系团结、争取各种层面的人。他以诗人的热情、学者的睿智和战士的赤诚,全身心地投入火热的斗争,为开创昆明大后方的抗日救亡局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楚图南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为云南民盟组织的负责人之一。1945年10月他在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46年由于国民党特务的猖獗,李公朴、闻一多遇害,他被迫转移到上海,在上海法学院任教授,同时参与民盟总部在上海的工作。1948年,楚图南冒着生命危险,辗转到达河北中共中央所在地与先期到达的民盟领导人会合,开展民盟在解放区的工作。1949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任北平师范大学教授。此后又投入了新政协和建国的筹备工作,并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兼文教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楚图南先是在西南从事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1952年调任中央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主任,为大批工农群众走上新中国的建设岗位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后,他以全力投入国内及国际统一战线工作。1954年被推选为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他充分发挥了在知识结构上的长处,广交各国朋友,在开拓和促进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民间文化交流以及友好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十年“文革”浩劫时期,他受到“四人帮”及康生一伙的迫害,并株连家属和子女。虽已是七十高龄,但仍和夫人彭淑端被遣往“五七”干校接受无休止的批斗和“审查”,直到1970年由于周总理的关心和保护,才得以回京治病,并逐渐恢复民间外交活动。打倒“四人帮”后,已是耄耋之年的楚图南一方面可以从容地看看书、写写诗、练练书法,另一方面仍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民间外交和统一战线的恢复和重建的工作,并对青年、教育和知识分子的工作给予极大的关注。1986年,楚图南被补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仍积极接近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努力参加各种国务活动。他晚年的心境正如他90岁时的诗作“秋圃秋光映夕阳,满园花果正飘香,暮年夸父犹追日,皓首丹心勉自强。”

    1994年4月,楚图南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他的一生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血与火的沧桑变化,他生活中的颠沛流离和种种坎坷也算是“历尽人间无量劫”,可他淡泊名利,不断思考,不断激励自己,“依然默默自耕耘”的优秀品质和对国家、民族的赤子之情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一位民盟领袖的劲节高风。


                                                                     (晓晴)


下上一篇:刚柔并济沈钧儒     下一篇:永做党的忠诚战友
版权所有 @ 2022-2026  中国民主同盟海南省委员会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红城湖路100号省机关红城湖办公区16号楼4楼  邮编:571100  联系电话:0898-65220880
琼ICP备 05000315号  设计制作:中立科技  网络纠错:0898-3156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