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国强·
60多年前,在延安杨家岭的窖洞里,在煤油灯闪烁的光焰下,毛泽东用饱含激情的笔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是我们克敌致胜的三大法宝。”
这是对中国革命二十多年经验的科学概括,以往的历史和以后的实践都反复证明了它的科学性。使统一战线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党的战略任务,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北伐,打倒北洋军阀;抗日,获得民族独立;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直至将来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策略思想,是为党的战略任务服务的。这就是统一战线的思想。要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实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任务;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大团结,就是要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聚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召唤一切可以召唤的人群,汇成波澜壮阔的无边海洋。
目前,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使命仍然是伟大而艰巨的,那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完成这一使命,仍然有许多困难和障碍,有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阻挠和陷阱。我们要一如既往地高举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
统一战线,需要伟大的旗手,她能在队伍前进的不同阶段,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队伍指明前进的方向。她就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民主同盟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友和同志,是党的益友和诤友,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证明,他们是肝胆相照的兄弟。
在倭寇猖獗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194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应运而生,她是民盟的前身,她的理念就是救中国。
抗战胜利,民盟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独裁,要民主,反内战,要和平”的人民运动的洪流中,从重庆谈判起就和共产党坚定地站在一起,为人民和祖国的利益,民盟没有自己的一己私利。
无论是争取人民解放的战争岁月,还是建国后的和平年代,民盟始终和共产党站在一起,甘苦与共、同舟共济。
和共产党一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民盟为了人民的事业献出了许多优秀儿女的热血和生命。许多盟的同志曾被投入到黑暗的监牢,小说红岩中的《挺进报》的编辑,就是盟员陈然烈士,盟中央的史良等六君子就在苏州法庭与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李公仆、闻一多、杜斌丞、杨伯恺、于邦齐、林绍禹都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口下;黄竞武被残酷的绞死;在中美合作所民盟牺牲35名;成都十二桥被屠杀的烈士35名中有13名盟员,另有100多名民盟战友被活埋。著名教育学陶行知在他的遗书中号召:“为民主死了一个,就要加紧感召一万个顶补。”表现了我民盟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
民盟不但是与共产党同一条战壕的战友,也是共产党肝胆相照的诤友,为了人民的事业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光明磊落、坚持真理。
早在延安时期,民盟领导人黄炎培就向毛泽东谈了“历史循环率”问题,真诚告诫中共要防止“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悲剧。毛泽东非常重视,要求全党记取李自成进北京后,因骄傲导致失败的历史教训。
民盟没有躺在历史的功劳上,也没有沉沦在遭受错误迫害上,不去追究个人的得失恩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盟中央确定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工作重点,要求全盟为祖国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
民盟是高中级知识分子的政党,历来享有“中国人才库”的美誉。特别在大中城市,在教育界,在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民盟的杰出人才灿若星汉,许多盟员已是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更有些是海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他们用自己的才识和贡献已经矗立了一座座永恒的丰碑,但他们并不追求个人的待遇和名份,而只想再多为人民作些事情,许多盟员就倒在自己的岗位上。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直至暮年仍在教学或为企业解决难题忙碌,陈景润为“哥德巴赫猜想”的破解取得世界领先的成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费孝通逝世前不久,还计划去西部考察,钱伟长曾为北京古文物保护,不顾年老多病,奔走呼吁。北大校长丁石孙主政北大多年、注重实效、不事张扬,许多北大学生和年青教师竟不知道校长是谁。……我对民盟老一辈的高风亮节、杰出才华和突出贡献由衷钦佩,也对他们身边一代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茁壮成长而欣喜不已。
愿民盟永葆其忠诚、坚定、智慧、无私、勤恳的本色,愿民盟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再立新功。
最后以一首诗表达对民盟先辈的敬仰之情。
飞捷先贤告复兴
昔悲国运哀苍生,笔剑江山显忠诚。
壮拥红旗同船渡,肝胆相照共辱荣。
策划建言心血尽,桃李万里迎春风。
共庆甲子华诞日,飞捷先贤告复兴。